经济日报:地理国情监测显示:我国城区面积扩展迅速与人口增长不协调

来源:  日期: 2017-11-24 【字号 【内容纠错】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21日对外发布了3项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研究成果,包括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及典型城市群空间格局变化监测、国家级新区空间格局变化监测、国家级新区空间格局变化监测。
  我国城区面积扩展迅速与人口增长不协调
  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及典型城市群空间格局变化监测研究结果显示:2000年—2016年的16年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面临着城区扩展滞后与超前于人口增长的双重不协调。
  根据我国权威部门的相关规定,城区扩展和人口增长率的比值在1.12时最为协调,但目前我国有70%—80%的城市远远偏离这一比值。其中,北京这一比值仅为0.43,意味着北京城区扩展幅度远远低于其人口增长幅度,交通拥堵,城市基础设施不足,舒适度差等诸多城市问题就会突显;新疆这一比值达到112.77,意味着新疆城区扩展幅度远远超前于人口增长幅度,城市土地效率较低。
  本次监测结果还显示,2016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城区总面积为35637平方千米,占监测区面积的2.0%,相比2000年增加19624平方千米,增加约1.2倍。扩展面积最大的三个城市为上海、深圳和天津。扩展速度从高到低的区域依次为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地区间扩展差异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近16年来,位于东南发达地区的长三角城市群地级以上城市城区面积涨幅最大,约4100平方千米,位于中西部的成渝城市群地级以上城市的涨幅最小,约550平方千米。
  据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程鹏飞介绍,本次监测是利用2000、2005、2010、2015年4期优于5米分辨率和2016年优于1米分辨率的影像数据,再结合各种相关权威数据,开展了全国337个地级以上城市,以及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哈长5大典型城市群县级城市的城区边界监测,分析了近16年间这些城市以及5大典型城市群的空间格局变化情况。
  14个国家级新区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国家级新区空间格局变化监测研究结果显示:各国家级新区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2016年,14个国家级新区的平均路网密度为2.8千米/平方千米,路网密度大于4千米/平方千米的国家级新区有3个,小于2千米/平方千米的国家级新区有2个;14个国家级新区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的小学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在9%—35%之间。
  监测结果还显示,国务院于2015年8月底前正式批复的14个国家级新区2016年建成区面积合计约2700平方千米,占监测区面积的12.99%,建成区面积大于400平方千米的国家级新区有2个,小于100平方千米的国家级新区有6个。上海浦东新区建成区面积最大,约440平方千米。
  从新区设立至2016年,各国家级新区的建成区扩展较快的依次是重庆两江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扩展速率均超过10平方千米/年。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各国家级新区的生态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的地表覆盖情况总体较好。2016年,14个国家级新区的生态用地占比合计均超过50%。占比合计超过80%的国家级新区有3个,在70%和80%之间的国家级新区有6个。
  国家级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以相关行政区、特殊功能区为基础,承担着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截至目前已设立了19个国家级新区。
  程鹏飞介绍说,按照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的要求,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15、2016年连续两年开展了国家级新区空间格局变化监测工作。通过对截至2015年8月底国务院正式批复的14个国家级新区从设立至2016年间,在建成区范围、地表覆盖、重要基础设施的状况进行监测,掌握国家级新区发展现状和变化情况,并开展新区建设进程和效果评价。
  海岸带人工地表增加,自然地表减少
  全国海岸带开发利用变化监测研究结果显示:2015—2016年1年间,空间上约有10%发生了地表覆盖类型转换,呈现“自然地表减少、人工地表增加”的趋势。面积增加的主要是人工地表,包括房屋建筑(区)、道路、硬化地表等,共增长约300平方千米。面积下降的主要包括种植土地、林草覆盖、晒盐池、荒漠与裸露地表等,减少面积共计约183平方千米;
  程鹏飞告诉记者,2016年,全国海陆分界线(不含港澳台)长度约为18550千米。仅2015年—2016年1年时间,约3%的海陆分界线发生了空间位置上的移动或属性的改变,其中人工岸线向外拓展开发的岸线长度约为400千米,占总变化量的77.62%;新开发利用的岸线的长度约为96千米,占总变化量的18.65%,说明这一年主要是在原有人工海岸基础上进行的外围扩展开发类型。可喜的是,这1年间,全国有19千米的岸线进行了退养还海修复,占总变化量的3.73%。(徐红)